为何屈原会在后人心目中
有着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呢?
屈原“上下求索”的一生
又为何值得沙龙会
千年万年的歌颂与纪念?
就让沙龙会一起,
走进屈原,
走进战国礼崩乐坏,
却又百家争鸣的岁月。
一、少年立志
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家庭,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,他在《橘颂》一篇中以他生长之地的橘子,来做自我比喻,表达了他早年即有的远大志向。
他立志要辅佐楚王,要做一个贤能之士,悲叹民生不兴,终生为追求“美政”的理想,强大楚国而探索。
二、制新法,促合纵
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
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
深固难徙,更壹志兮。
——《橘颂》
黄天后土孕育了这美好的橘树,这些橘树生来就适应南方的水土,秉受天命,不离故土,永世扎根在楚国的土地。你扎根深厚,难以迁移,志向是那么的专一。
虽笔下写的是橘树,但其实是告诉世人要热爱故土。
一篇《橘颂》,屈原成为了楚国的三闾大夫,这一当就是十年。但在这十年间,楚国依旧未能收复历代楚王心心念念的商於之地。
于是楚王任用屈原为左徒,为楚国制定新法,励志图强。据后世史书记载,屈原任左徒时,入则与王图议国事,以出号令,出则接遇宾客,应对诸侯。
屈原为楚王制定国策,明法度,举贤能,重农耕,禁朋党。对内改善民生,增强军备,对外交好诸国,促成合纵。
三、危机初显
可当联盟大军打到函谷关,秦人出关死战,联军损兵折将,这时候,魏国和楚国却向秦国求和。
于是,五国纷纷退兵,轰轰烈烈的合纵联盟就这样瓦解了。作为合纵之长,楚国在诸国面前威仪尽失,而此时,秦国来使张仪的一个弥天大谎,只为离间齐楚联盟。
他向楚王提出如果楚王闭关绝齐,秦国将归还楚王梦寐以求的600里商於之地!可在屈原看来,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,张仪的许诺绝不可信,破坏齐楚联盟,只能引火烧身,把楚国置于巨大的危险之中。
然而此时的楚怀王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谗言下,失去了对屈原的信任,根本不听屈原的劝谏。
屈原无可奈何,发出内心的感叹:“我没能劝阻大王,有愧于国家啊!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。”
当楚国使臣带回600里商於之地变成区区6里地,且秦齐联盟的消息时,楚怀王大怒,立马宣布与秦国断交,并下令伐秦。
但是怀王的这一次用兵决定,让屈原再一次忧心如焚,因为他知道用兵之道最忌仓促草率。
但是盛怒之下的怀王听不进他的任何劝谏,执意发兵攻秦。这场战争让楚国失去了无数将士以及600里汉中之地。
四、楚王信谗言
屈原被放逐
这场血的教训,
终于让楚王反省自己,
而屈原则为了楚国
再次出使齐国。
公元前311年,就在屈原出使齐国未归之际,秦国竟又派张仪杀了个回马枪,乘着屈原不在,再度出使楚国。
那么曾经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将楚国君臣上下骗得团团转的张仪,已经被怀王恨得咬牙切齿,他怎么敢再次卷土重来呢?张仪再一次出使楚国,又会给楚国的命运带来怎样的转变呢?
张仪故技重施,贿赂楚国重臣,收买后宫宠妃,巧言令色,将楚怀王又忽悠得与秦国交好。
而此次出使,使得楚国上下亲秦派又占了上风,作为坚定亲齐派的屈原在楚王心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。
几年之后,嬴稷即位,史称秦昭王。秦昭王的母亲是楚国人,而且是楚国王室后代,与楚王同姓芈,史称宣太后。
在秦昭王登基的第二年,宣太后就派人带着厚礼出使楚国,并许诺将秦女嫁与怀王为姬妾。
怀王面对美色与厚礼,还像以前一样毫无抵抗力。而屈原依旧据理力争,反对怀王再次背齐联秦。
于是,美色厚礼在前,奸臣宠妃谗言在后,怀王最终厌弃了屈原,做出了将屈原逐出郢都的决定。由此,屈原写下了传世名篇《离骚》。
五、殉国投江 坚贞如一
公元前280年,白起率军进驻郢都,这座美丽的都市一夜之间化为废墟。郢都陷落,屈原泪如雨下,发出了撕心裂肺的痛哭,并写下了千古名篇《哀郢》:
皇天之不纯命兮,
何百姓之震愆,
民离散而相失兮,
方仲春而东迁。
意思就是说,至高无上的伟大的老天爷啊,你为什么要对楚国,对楚国的老百姓这么不公平呢?为什么让沙龙会的老百姓遭受命运的灭顶之灾而流离失所呢。
迈着沉重而痛苦的步子,屈原沿着湘江流域又流浪到了今天长沙东北岳阳地区的汨罗江一带。
在汨罗江畔,他放眼四望,屈原想在人生的最后一刻,将楚国的江山牢牢地印在自己的心中,顷襄王二十二年,五月初五端午节,汨罗江水淹没了屈原,这一年屈原66岁。
屈原二十多岁就官拜副相,一生渴望楚国强大,但光明磊落的他,却在官场上受尽了排挤和打击,最终惨遭流放。
即便如此,屈原的心中也始终只装着一个楚国,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。在各国名士纷纷“朝秦暮楚”的战国时代,唯有他痴心一片,坚贞如一。